安徽构思“江淮城市群”蓝图 推“1+10”模式

发布:2008-5-11 20:56:03  来源:安徽商报  浏览次  编辑:晓宇
    淮河以北的全部地区,包括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和凤台县、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主体功能定位:突出现代农业、能源工业和生物质经济)

    安徽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的功能定位。一份名为《关于构建江淮城市群并作为重点开发区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建议》日前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联合课题组共同完成,5月20日前将从合肥发往国家发改委。规划建议提出,我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的新构架,应是江淮城市群、皖北区、皖南区和大别山区,即“一群三区”的总体布局。其中,江淮城市群将是一个以合肥为中心的“1+10”城市群,拥有人口3100万,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包括合肥、巢湖、滁州等11个省辖市。这份建议得到了安徽省有关方面的支持和肯定。

    -为何提出

    省会经济圈“扩张运动”

    省会经济圈、“马芜铜宜”沿江城市群、“两淮一蚌”沿淮城市群……这些都被作为安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被提及。那么,现在为什么又提出“江淮城市群”这个概念呢?

    课题组总负责人程必定昨天表示,省会经济圈、沿江城市群、沿淮城市群在布局上形成“分散化”,形不成城市群的合力。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具有由核心圈向紧密圈再向外围圈的扩张势头,沿淮两市、沿江5市和滁州市的市区大多处于省会经济圈的紧密圈内,淮南市与合肥市已开始走上“同城化”的发展道路,因此,如同湖北省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1+9”城市圈、河南省建设以郑州市为中心的“1+8”中原城市群那样,我省建设以合肥为中心,包括沿江、沿淮10个城市在内的“1+10”江淮城市群,既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

    此外,从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划看,我省应争取把沿江、沿淮和合肥地区列为国家级的重点开发区,如果江淮地区城市群崛起,就会带动南北发展,实现全省的崛起。“省会经济圈的提出虽然是个跨越,但‘省会'是个通用名词,不是专用名称,很难在省外、国外传播而产生影响,必须更新为比合肥更响亮的专用地方名词,‘江淮城市群'可能是一个比较恰当的命名。”程必定认为。

    -如何发展

    “一群”:全省“黄金地带”

    据了解,构想中的“江淮城市群”的主体功能将是全省的制造业集聚区、科教集中区和创新基地,这个地区将会成为全省的“黄金地带”。

    “江淮城市群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77人,仅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说明江淮城市群对人口承载还有很大的潜力。”规划建议的课题组成员、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斐介绍。比如,一些位于山区、边远地区或资源贫乏地区且又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就可能要把公司总部或生产基地搬到合肥或江淮城市群的某个城市,以图更好的发展,而江淮城市群也具备这样的发展条件。

    从省级主体功能区的层面看,江淮城市群将承担起工业型、科技型、创新型的主体功能。从国家级主体功能区的层面看,由于江淮城市群处于东、中两大地带的过渡地区,是泛长三角的紧密圈层,已经承担起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一级承接地的重要功能,在全国性的产业转移、结构提升中起到一个战略支点的作用。

    “三区”:特色产业发展区

    确定了江淮城市群在省级和国家级两个层面的主体功能,皖北、皖南、大别山区的主体功能也就容易定位了。

    皖北地区农业、能源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发展前景很好,无论从国家级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应该突出现代农业、能源工业和生物质经济三大主体功能。但这个地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735人,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大量地向城市、特别是向江淮城市群转移农村人口与劳动力,减轻这个地区的人口承载压力。

    皖南区在国家层面可能属于限制开发区,但这里旅游资源品质高,生态环境质量好,又与长三角地区紧邻,且人口密度低,每平方公里仅186人,在省级层面的主体功能应该是旅游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区。

    大别山区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且人口密度偏高,在国家层面可能是限制开发区兼禁止开发区,但这里山地土层深厚,林茶资源丰富,在省级层面的主体功能应该是特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区。

    -未来目标

    冲刺国家主体功能区

    目前我省申报国家级试验区的难度较大,为提升我省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区域地位,程必定认为,必须抓住国家编制主体功能规划的机遇,争取使若干区域进入国家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层面,就是一条可行的路子。而在“一群三区”主体功能区布局中,江淮城市群最有可能进入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层面,其次是皖北区。

    “对于江淮城市群,从省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看,具有全省制造业集聚区、科教集中区、创新基地等三个主体功能。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创新基地的区域功能最有可能上升为国家级层次的主体功能。”程必定介绍。

    据了解,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若是创新型国家,在空间布局上应有若干个创新型地区或省份。在安徽,合肥已成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沿江、沿淮城市已涌现出奇瑞、马钢、丰原等著名的自主创新型大企业,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标杆意义和导向作用,加之这个地区有上百个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如果将这些优势组合起来,完全可以将自主创新培育为区域的主体功能,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的。

    皖北地区也有进入国家级主体功能区的可能性。皖北地区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推出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举措,不仅在安徽具有战略意义,在全国也具有示范意义。(陈大名)

    六安市和安庆市的大别山地区,包括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部分)、霍邱县(部分)、岳西县、宿松县(部分)和太湖县(部分)。(主体功能定位:特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区)

    长江与淮河之间不包括大别山区的江淮地区,包括合肥市、六安市(不含金寨、霍山及舒城、霍邱的部分地区)、巢湖、淮南市区、蚌埠市区、滁州、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部分)、安庆(部分)等11个省辖市。(主体功能定位:制造业集聚区、科教集中区和创新基地。)

    沿江城市以外的南部地区,包括宣城市、黄山市和石台县、青阳县。(主体功能定位:旅游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区)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11 fuyang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