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市园区发展报告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上半年,我市园区克服宏观经济环境趋紧、手足口病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抓存量、促增量,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6.7亿元,同比增长29%。省级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2.9亿元,占全市园区的59%,同比增长36.6%。县域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1.6亿元,占全市园区的76.5%,同比增长28.6%。阜南工业园区、颍东工业集中区分别增长2倍、1倍以上。 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占全市园区的16.1%,同比增长21.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亿元,增长23.1%;工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亿元,增长18.4%;出口交货值2500万美元,增长8.7%。企业实力进一步提高,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巨邦香料、康伟蒜制品、家和兴食品、福泰制衣、瑞丰鞋业、同创食品等企业产量、出口额均居全省同行业前列。阜阳工业园区有8家企业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企业被省科技厅评为“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称号。
二、园区规模继续扩大
截止6月底,全市园区建成面积39.76平方公里,比上年底扩大10.02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园区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比上年底扩大0.63平方公里。省级园区建成面积30.96平方公里,比上年底扩大7.52平方公里。阜南工业园区建成面积5.23平方公里,居各县市区第一。阜阳工业园区一期2.2平方公里开发完毕,正在实施二期建设,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发展框架。
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各地按照超前谋划、配套齐全、一步到位的思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以道路为主,包括电力、供水排水、绿化亮化、标准厂房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园区承载能力明显提高。上半年全市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58亿元,同比增长25%;省级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41亿元,同比增长24.3%。界首市共投入资金1.07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居各县市区之首。西城园区10KV电力专线改造、供水管网、开源路、刘腰路亮化工程相继建成;田营园区华鑫大道建成通车,35KV电网改造试运行,污水处理站项目正抓紧建设;光武园区绿化、亮化、金光大道管网等7项工程相继开工。太和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0.9%,增幅居全市第一。太和经济开发区投资1680万元的经一路已开工建设,全长2460米的工业大道西段延伸工程已完成拆迁补偿和工程招投标;城关镇工业园下水道、花池、花带、路灯等工程建设加快。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各园区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积极采取会展招商、以商引商、小分队招商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市园区引进资金20.6亿元,同比增长59.1%;新批准入区企业122个。省级园区引进资金16.7亿元,增长56%。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入区项目22个,协议投资9.3亿元;引进资金6.9亿元,增长55%。颍东工业集中区引进资金1.13亿元,增长182%,增幅居全市第一;阜南工业园区引进资金3.35亿元,增长1倍以上。引资质量明显提高。各地园区突出发展工业,引进的项目基本都是工业项目。一批大项目入驻园区。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个,阜阳循环经济园区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颍东工业集中区引进了投资1.6亿元的安徽麦德发食品生产项目。阜阳工业园区力抓现有企业增资扩股。阜阳市华普消防器材有限公司在巩固一期投资的基础上,拟新建消防车改装生产线现已报国家公安部审批;阜阳市汽车配件厂在原来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对江淮汽车配套产品的配比额度,并着手开发新产品。
五、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各地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投产的要求,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有的地方建立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联项目制度。重大项目分别由几大班子领导包联,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班人马、一套制度、一笔经费”的工作机制;有的严格落实责任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将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列入综合考评体系,做到一月一汇报、一季度一巡查讲评、半年一小结通报、年终进行总结表彰;有的全程帮助企业落实土地等建设条件。全市园区建成投产项目97个,在建项目284个。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鑫科贤疫苗生产项目已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开始试生产;鄂尔多斯50万件羊绒针织项目正式投产;新海工贸洗衣机项目建成投产,三期工程主体厂房正抓紧建设。
六、特色产业加快形成
各地依托区位、产业、资源、市场等优势,形成一批特色园区。界首四个循环经济园、阜阳循环经济园按照一园一业的思路,明确主导产业,突出发展再生铅、再生塑料、再生金属、再生绳网、建材等产业。注重引进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进同类或上下游相关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相关企业集中、产业集聚。
七、开发效益进一步提升
在生产经营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全市园区实现税收3.96亿元,增长32.3%;从业人员10.96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38万人。省级园区实现税收2.66亿元,增长26.4%。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税收1.15亿元,增长7.7%。园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各园区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抬高入区门槛,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得到提高。颍东工业集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70万元、增长117%,单位面积投资强度超过100万元/亩。
应该看到,我市园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园区缺乏金融、科技和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和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匮乏,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基础设施融资渠道不多,区内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入区企业质量普遍不高,缺乏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企业关联度不高,已有的产业规模不大,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基础设施仍不完善,道路及配套、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垃圾收集处理等设施需加快建设。
下半年工作建议
下半年,我市园区应认真分析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采取更加有力举措,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和项目落地进度,推动全市园区经济迈上新台阶。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
大力支持现有企业加快发展,指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尽快做大做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资金支持、贷款扶持、政策优惠等方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组织加强银企合作对接,协调金融等有关部门搞好优质服务,使企业最大限度释放生产能力。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提高园区基础设施承载力、产业集聚配套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保持基础设施较高水平的投入强度。加快道路建设,尽快形成路网框架结构,同步配套建设水、电、通讯、管网、绿化、亮化工程,使建成区达到“五通一平”以上。加强标准厂房建设,满足大量中小企业及时入驻的需要。创新融资方式,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推进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处理、集中供热等公共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园区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问题。
三、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破解土地难题。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和用足用活政策并举。提高项目入区门槛,落实园区投资强度最低标准制度;对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闲置2年以上的,依法予以收回;对进入产出期的项目,鼓励增资扩股,实行无地招商。综合运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置换政策,抓好土地收储出让工作,缓解用地指标不足矛盾。优先保证保障园区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用地,特别是“861”和“6611”项目用地;优先考虑工业企业扩大规模时的用地。为大项目落地预留好发展空间。简化园区用地报批手续,提高办理效率,缩短办理时限。规范用地行为,严禁擅自变更土地用途。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积极稳妥做好征地拆迁和群众安置工作,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是破解资金难题。强化园区经营理念,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以商引商”的方式, 引导银行信贷、土地出让收益、财政资金投入园区建设。坚持财政资金向园区倾斜,切实加大各级财政对开发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负责电力、建设、通讯等设施建设维护。创新担保方式,用好开行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有序组织商业开发,筹措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园区建设。
三是破解环保难题。严格执行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三同时”制度,凡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项目,一律不批准进入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等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四、继续优化投资环境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服务园区企业发展的合力。完善园区管委会的内设机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票制”收费,努力提高服务效能,营造亲商、安商的宽松环境。加强对企业的融资、科技、人才、信息、市场和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服务。发展现代物流,完善仓储、运输、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减少和规范对园区企业检查收费。坚决打击强装强卸、强揽工程等行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问题,提高招商成功率。创新招商方式,实行领导招商、会展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并重。依托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骨干企业开展招商,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抓住在谈在手项目,盯住不放,力争新签约一批项目。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上新项目。
六、加快项目建设
对进入园区的项目,优先列入市“6611”工程,并推荐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在项目布局、政策优惠、土地供应和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开工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一批项目。对签约项目加大协调力度,解决好注册、用地、基础设施配套和施工等方面的问题,促其及早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加强外部协调,优化施工环境,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对已运营项目,实行跟踪服务,促其达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