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一名打工仔致富不忘家乡贫困娃

发布:2012-11-29 11:39:25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因家庭贫困,初中辍学出外打工,当过建筑工人,拉过人力三轮车,在造船厂干过……凭借自身的努力,从颍淮大地走出去的万杰林,完成了从打工仔到企业家的“转身”。
因贫困辍学打工
        1973年6月,万杰林出生于原阜阳县周棚镇竹园村张窑庄的一个贫困家庭。他的降生,并没有给父母带来喜悦。此前,家中已有三个孩子,土里刨食的父母靠人均7分地的收入,要养活包括爷爷奶奶在内的八口人,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
       小杰林9岁时,被送到竹园小学读书。他热爱学习,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87年秋季,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许寨中学,学习更加努力。
       可是,天不遂愿,贫困的家庭使他初二只读了半年就被迫辍学。看到别人家的小伙子都出门打工,父母也打发万杰林和他的两个哥哥出门挣钱糊口。自此,15岁的万杰林开始了曲折的打工之路。
曲折的打工之路
        1989年正月初六,万杰林怀揣着打工致富的梦想,背着干粮,随邻居大哥坐上了北上大连的列车。
         令万杰林没有想到的是,大连的生活苦不堪言。一天到晚,和沙灰、拉砖头、拎泥兜、搭脚手架、往架子上投砖块……稍不留神,不是碰头就是弄一身沙灰浆。一天下来,万杰林汗水不断,衣服三番五次被汗水浸透、又被身体捂干。卖完苦力,浑身像散了架,还要自己烧火做饭、打地铺。辛苦的劳动并没有换来丰厚的收入,到了年终结账,每日按9元计算,扣除预支的生活费,他买了一张返程车票后就所剩无几了。
        大连之行使万杰林认识到:单纯卖苦力挣不到大钱。1990年春节刚过,他东挪西借,凑了700元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开始在阜阳城推三轮。
身高1米78的他劲头十足、腿脚利索、为人诚信,不论多远的路,每次只要5角到一元钱。时间长了,他的回头客很多,有的还让他拉包车,每月可以挣六七百元。
        但这钱挣得并不容易,风里来雨里去,顶霜雪冒酷暑,万杰林不知受了多少苦。夏天,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冬天则寒风刺骨,拉起车来大汗淋漓,停下来却衣服汗透,头发都结上薄冰凌……
打工仔的春天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个春天,万杰林也来到南方,在广州广船国际造船厂学习造船的管道、电路技术。由于他有一股钻研劲,很快成为熟练技术工人,并带了一批徒弟,工资也由起初的每月500元一路涨到一两千元,12年下来积攒了7万多元。
          2004年,为谋求进一步发展,万杰林谢绝老板的一再挽留,只身来到浙江舟山扬帆集团造船厂,继续做管道、电路业务。次年,他初试牛刀,开始在造船厂搞小包工。一年下来,他和20多名工人挣了20多万元。从此,他信心倍增,三年净赚100多万元。
          2008年,羽翼丰满的他自费攻读MBA,并斥资150万元在舟山市普陀区蚂蚁岛乡注册成立祥顺船舶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招收500名工人,并于2010年和2011年在浙江定海和山东青岛成立两个分公司。
如今,他的公司发展迅速,公司注册资金达到260万元。
致富不忘助他人
          由于起初饱受打工之苦,他从不克扣、拖欠工人工资。每年不仅为工人足额发放工资,还发福利。同时,他乐善好施,为工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周边的农民都愿意到他的公司里打工。在浙江,他的住所成为阜阳务工者放松身心的快乐驿站。
          致富后,一想到自己少年时因贫辍学,万杰林就坐不住了。他主动拿出10万元,并积极发动职工为家乡的贫困留守儿童捐款。近日,竹园小学的20名贫困留守儿童从万杰林手里接过了羽绒服。他还为村里捐资4000元修路。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11 fuyang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