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四十铺村:“收破烂”成就大老板
发布:2007-3-14 3:12:53 来源:阜阳信息网 浏览次 编辑:晓宇
阜南县袁集镇四十铺村村民把这些废旧物品收集起来,变成自己的资源,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市场。眼下,他们的市场又引来了工厂。随着第一家废旧塑料再生企业的落户,他们的“废品”即将变成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以后,我们的公司就不会这么脏,这么乱了,也不会花300多元一吨运费把这些东西往广州、温州拉了。咱要就地把这些“废品”变成漂亮的塑料产品!”
4月18日中午,袁集镇四十铺村汇丰塑料经营公司院内,废旧汽车轮胎、塑料包装瓶堆积如山。经理张运科正在指挥员工往一辆汽车的上装货,他满面春风,心情十分舒畅。
隔壁,由他参与投资的全村第一家废旧塑料再生企业,今天上午正式开工兴建。
袁集镇四十铺村是一个有近千五人口的村庄,紧靠合阜公路,离阜阳城区20公里。20多年前,几户村民开始收购废旧物品,分类整理之后销售,当地人把这种生意叫“收破烂”。这里人口多,土地少,生活贫困,就靠“收破烂”补贴家用,维持生计。
不曾想,他们把这个不起眼的小生意越做越大,全村有近千人从事废旧物品收购,他们的足迹遍及河南、湖北、江苏等地。村里成立了近百家大小废品收购公司,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废旧物品市场,年回收废旧物品两万多吨,交易额两亿元以上,还带动了带动周边两千多群众就业。废旧物品这种被别人看来污染没用的东西,成为四十铺村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 张运科老实沉稳,衣着也不讲究。他在与废旧物品接触多年,找到了门道,不仅拥有自己的收购公司,还办起了运输公司。
说起自己从事的行当,张运科很自豪,有说不完的话:“废旧塑料看上去很脏,污染环境。我们把它收购过来,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这几年,我们四十铺村基本上没有人外出打工的。你像我这个厂子不大,请60个工人,每一天都收十吨八吨的货。你看我们像不像环保工作者?”
废旧塑料物品收购虽然看上去不太体面,还污染环境,却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里面蕴含着不被常人看见的商机。
货物长年将运往广州、温州、宁波等地,运费不断提高,而更多的再生开发利润他们又无法得到。四十铺村民不再满足收购贩运的微薄利润,这两年,张运科一直在琢磨着办厂的事。
今年,张运科和两户村民在县、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与浙江宁波客商谈妥,共同投资2000万元在四十铺村开办皖北废旧塑料再生发展有有限公司。今年下半年,他们的废旧塑料就不必走数千公里的路程,就地转变成电脑机壳、办公用品,很体面地走进市场。
废旧物品购销不光为村民们积累了资金,更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他们从他们的“环保事业”中不断探询着新的矿藏,寻求新的发展。
张运科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把“废品”变成“产品”,利润能够提高两倍以上,这还不包括节约的运输成本。当然,一家投资2000万元的工厂一年只能“吃掉”5000吨的废旧塑料,还差得远。他们想与更多的有识之士合作,把更多的“废品”变成环保“产品”。
“以后,我们的公司就不会这么脏,这么乱了,也不会花300多元一吨运费把这些东西往广州、温州拉了。咱要就地把这些“废品”变成漂亮的塑料产品!”
4月18日中午,袁集镇四十铺村汇丰塑料经营公司院内,废旧汽车轮胎、塑料包装瓶堆积如山。经理张运科正在指挥员工往一辆汽车的上装货,他满面春风,心情十分舒畅。
隔壁,由他参与投资的全村第一家废旧塑料再生企业,今天上午正式开工兴建。
袁集镇四十铺村是一个有近千五人口的村庄,紧靠合阜公路,离阜阳城区20公里。20多年前,几户村民开始收购废旧物品,分类整理之后销售,当地人把这种生意叫“收破烂”。这里人口多,土地少,生活贫困,就靠“收破烂”补贴家用,维持生计。
不曾想,他们把这个不起眼的小生意越做越大,全村有近千人从事废旧物品收购,他们的足迹遍及河南、湖北、江苏等地。村里成立了近百家大小废品收购公司,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废旧物品市场,年回收废旧物品两万多吨,交易额两亿元以上,还带动了带动周边两千多群众就业。废旧物品这种被别人看来污染没用的东西,成为四十铺村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 张运科老实沉稳,衣着也不讲究。他在与废旧物品接触多年,找到了门道,不仅拥有自己的收购公司,还办起了运输公司。
说起自己从事的行当,张运科很自豪,有说不完的话:“废旧塑料看上去很脏,污染环境。我们把它收购过来,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这几年,我们四十铺村基本上没有人外出打工的。你像我这个厂子不大,请60个工人,每一天都收十吨八吨的货。你看我们像不像环保工作者?”
废旧塑料物品收购虽然看上去不太体面,还污染环境,却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里面蕴含着不被常人看见的商机。
货物长年将运往广州、温州、宁波等地,运费不断提高,而更多的再生开发利润他们又无法得到。四十铺村民不再满足收购贩运的微薄利润,这两年,张运科一直在琢磨着办厂的事。
今年,张运科和两户村民在县、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与浙江宁波客商谈妥,共同投资2000万元在四十铺村开办皖北废旧塑料再生发展有有限公司。今年下半年,他们的废旧塑料就不必走数千公里的路程,就地转变成电脑机壳、办公用品,很体面地走进市场。
废旧物品购销不光为村民们积累了资金,更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他们从他们的“环保事业”中不断探询着新的矿藏,寻求新的发展。
张运科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把“废品”变成“产品”,利润能够提高两倍以上,这还不包括节约的运输成本。当然,一家投资2000万元的工厂一年只能“吃掉”5000吨的废旧塑料,还差得远。他们想与更多的有识之士合作,把更多的“废品”变成环保“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