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亲娘”,剪不断的“亲情”
发布:2012-9-11 19:22:15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捡来的“亲娘”,剪不断的“亲情”
吕艳萍 巩彬 记者 杨文艺 宁大龙
98岁高龄的徐奶奶命运坎坷,从小没了爹,15岁时双目失明,不久后,母亲也离世。孤身一人的她,只能到福利院栖身。30年前,福利院宣告解散,她没了家。绝望中,她找来几段布条,挂在屋梁上,踩上凳子……
就在她想关闭生命之门时,一位路过的年轻女子救下了她,用架子车将她拉回家。从此,她有了自己的名字:徐马氏;有了温暖的家,“儿孙”满堂。她坎坷的人生从此有了依靠。
徐勤俭夫妇赡养“捡来”的娘,这在当地百姓心中感动了两代人。
徐勤俭夫妇赡养“捡来”的娘,这在当地百姓心中感动了两代人。
30年前,路边捡回一个妈
1982年的一天,范新娥拉着架子车,到地里去耕作。走到半路,看见一位老妇坐在一间破屋前哭泣,范新娥放下车子,想看个究竟。
走上去后发现,是隔壁村的谢大娘。尽管那时候她刚嫁到黄庄没几年,但关于谢大娘的身世,范新娥早已听说。
谢大娘告诉范新娥,福利院解散了,住的房子也要塌了,她活不下去了,就找来一些破布,系在一起,挂在屋梁上,又找来凳子,踩了上去。不曾想,布条断了,自己摔倒在地。绝望的她,便号啕大哭起来。
看着眼前穿着破衣服、瘦弱的老人,范新娥心如刀绞。“大娘,别哭了,坐架子车上,跟我回家。”说着,范新娥将老人扶上了车。
看到妻子捡回来一个老人,徐勤俭却对此很支持。“一家六口人,六六大顺。既然是我们家人遇到的她,说明我们一家跟她有缘。”
为“娘”治病,夫妻俩倾尽积蓄
从此,一生未嫁的谢大娘有了家,并有了名字:徐马氏。而徐勤俭一家,则多了位“妈妈”,餐桌上多了副碗筷,日子虽拮据,倒也幸福平静。
直到第二年,徐马氏突然摔倒在地,起不来了。
徐勤俭和范新娥将老人拉到了诊所,经诊断,徐马氏患了脑血栓,医疗费需要2000多元。当时,2000多元钱对于靠几亩地生活的徐勤俭一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范新娥不得不到亲戚邻居家借钱。这些外债让徐勤俭一家足足还了两年。
幸运的是,徐马氏的脑血栓恢复得很好,除了听力有所下降,几乎没留下后遗症,甚至可以帮范新娥和面了。
幸运的是,徐马氏的脑血栓恢复得很好,除了听力有所下降,几乎没留下后遗症,甚至可以帮范新娥和面了。
捧着西瓜,老人述说生活来之不易
98岁高龄的徐马氏,看不见,也听不见,当记者采访时,她并不知道家里来了其他人。
徐勤俭扶老人坐下,开了个西瓜,老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当徐勤俭在她耳边大声告诉她,有记者要采访她时,老人便伸出自己的双手,寻找记者的位置。她听不到记者说话,拉着记者的手,自顾自地说起来,“从小,眼就瞎了……住过福利院,讨过饭……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救了我,要不是他们,我早就死了……”老人抹起了眼泪。
坐在旁边的范新娥也在叹气,家里这几年一年不比一年,前段时间刚卖掉一头猪和一些粮食,寄给读书的儿子、儿媳做生活费。几天前,范新娥生病了,到附近诊所打了一瓶吊水,一共26块钱,还在赊着。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尽管徐马氏逢人便说日子过得很满意,可范新娥依旧充满愧疚,“我们家负担重,条件差,她只能跟着我们一起吃苦。”